公务员考试-2023省考公务员报名/时间/职位-培训-华公教育官网

首页
phone
400-966-2799

2022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历史文化:诗圣――杜甫

2022-09-23 09:45:06 |来源:公务员考试-2023省考公务员报名/时间/职位-培训-华公教育官网

“诗圣”杜甫,有近1500首诗作流传至今。他年轻时追求“诗和远方”,读书、漫游,中年经历流离战乱,漂泊西南。

从“裘马颇清狂”到“老病有孤舟”,杜甫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人生?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,杜甫在世事浮沉中又发现了怎样的人间真情?让我们一同以诗为钥,感受杜甫的家国情怀。

时间在流淌,一个灵魂却在掩埋的岁月里执着流浪;王朝在覆灭,一个诗人却在亘古的时空中深情吟唱。他是杜甫,那个愤懑吟出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青年;他是诗圣,那个默默哀叹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”的霜鬓老人。

杜甫生于712年,死于770年,享年59岁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为“李杜”。他所处的时代,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,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开元盛世的梦幻中时,安史之乱已经在酝酿之中。杜甫的一生与时代紧紧相连,他的诗歌是对其人生坎坷的最好注解。

在追求“诗和远方”的道路上,杜甫可以说是赢在起跑线上。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,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当时的大诗人。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杜甫七岁能诗,出口成章,年纪轻轻就扬名洛阳,甚至是岐王李范府中的座上宾,前途无限。少年时的杜甫漫游各国,在洛阳与偶像李白相遇,两人相约同游梁、宋。过了4年,又赴兖州与李白相会,二人一同寻仙访道,谈诗论文,结下了“醉眠秋共被,携手日同行”的友谊。后来又遇高适,三人同游梁、宋,开启了寻仙草、炼仙丹的旅程。这一时期,杜甫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,开阔了视野和心胸。他还曾独自登上泰山,写下那首著名的《望岳》“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此处《望岳》一诗表现了青年杜甫的气概和抱负。

杜甫的凌云壮志在诗和远方,这“远方”不止田野,还有考场与朝堂。

杜甫24岁曾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,结果落第。其结果对于自称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的杜甫来说,简直难以接受。长大后的杜甫踌躇满志,一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,却因当时权相李林甫编导的一场“野无遗贤”的闹剧,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。而后客居长安十年,奔走献赋,过着“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”的生活。杜甫在长安待了十年有余,才被授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样一个小小的官职。他赴任过程中,看到因朝廷连年征战、募兵造成民不聊生、妻离子散的情景,含泪吟出了悲怆的《兵车行》“信知生男恶,反是生女好。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君不见,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。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!”此处一句句和着血泪的诗句,揭露了国家长期以来穷兵黩武、征战不休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。

755年,安史之乱爆发,潼关失守。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,独自去投肃宗,中途为叛军俘获,押至长安。一同被俘的还有“诗佛”王维。值得庆幸的是,杜甫官职太小,无足轻重,没有被囚禁。身处“沦陷区”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,百感交集,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作——《春望》: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灾难的时代,震撼着诗人的心灵。全诗抒发了诗人热爱国家、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,也体现出其忧国忧民、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。后来,杜甫冒险逃出长安,到凤翔投奔肃宗,后被肃宗授为左拾遗。但很快,他就由于忠言直谏,上疏为宰相房琯说情而触怒肃宗,先后两次被贬华州。在从洛阳探亲回华州的途中,杜甫亲眼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尽痛苦,用诗歌的形式将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下来,形成了不朽的史诗——“三吏”(《新安吏》《石壕吏》《潼关吏》)和“三别”(《新婚别》《垂老别》《无家别》),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,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历史价值。

安史之乱后,杜甫带着妻儿来到成都,在亲友帮助下,盖了一间小草堂,暂时安顿下来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一场风雨,茅屋不堪重负,辗转难眠的杜甫,于天明写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。”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凉。

后来,56岁的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,极目远眺,百感交集,写下了有“词源倒流三峡水,笔阵独扫千人军”之势的《登高》。这首诗道尽了诗人晚年落魄的心境,将国破家亡的愁苦及自身坎坷命运融于萧瑟的秋景之中。明朝胡应麟《诗薮》评杜甫《登高》为“古今七言律第一”,是名副其实的“七律之冠”。诗人在《登高》中说自己“百年多病”,年老体衰。走到这一步,杜甫已是凄苦不堪,山穷水尽了。在夔州住了两年,他又开始了漂泊之旅。770年冬,杜甫由潭州往岳阳,在一条小船上去世,年仅59岁。杜甫一生的理想是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,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。诗人一生坎坷,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人间真情,不懈探求济世救民的大道,用诗歌为苍生社稷泣血呼号。

古往今来,世事变迁,许多文学作品都已随岁月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,杜甫的诗歌却能够存留,并且时间愈久愈能散发出一种悠长的芬芳,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驻足。

文章详情页广告

关于华公 | 人才招聘 | 县级分校 | 市场合作 | 联系我们 | 网站纠错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 赣B2-20090096 赣ICP备2022000487号|出版物经营许可|营业执照|触屏版

版权所有2005-2024 江西华公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(HGJY100.COM) ALL RIGHIS RESERVED 全国客服执线:400-966-2799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791-87596552 举报/反馈/投诉邮箱:feedback@233.com

赣ICP备2022000487号